关于我们

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16、17世纪引发了中国人下南洋的移民浪潮,许多人美其名下南洋做“契约华工”,实际上却被“卖猪仔”当苦力。20世纪初至1950年代初,苦力贸易终结,部分华人以自由劳工身份到东南亚经商、从事手工业及农业活动,是下南洋的高峰期。

先辈离乡背井,远渡重洋,在异乡拼搏披荆斩棘,渐成聚落,落地生根。人地生疏,份属同乡,惺惺相惜,于是成立乡会团结乡亲,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慢慢地建立起华人社区。会馆伴随着华人的足迹发展起来,并为联系乡谊而创建。

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简称马潮联会,是全马潮团的最高领导机构,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七日在槟榔屿韩江家庙成立。设立初期仅有槟榔屿、雪兰莪、霹雳、马六甲、柔佛以及新加坡等地潮属会馆六个单位,八十一年后的今天,全马十三州共有五十八个属会单位,并设有青年团、妇女组组织。

马来西亚潮人刻苦耐劳,富创业精神,本着这种优良传统,在大马奠下了相当稳固的基础,并享有一定的地位。潮人在经济领域,成就卓越,有不少潮籍企业家为大马上市公司之掌托人,在政界也有不少杰出潮人。大马潮人秉承了我潮海滨邹鲁的名誉和传统风气,在文化艺术文学领域皆有优异表现,在马华作家中,也以潮人最多。

尽管马潮联会在日军占领马来亚时期,曾经停顿三年的会务,但马潮联会秉持创会初期联络乡情、发挥互助、关怀桑梓、照顾乡人的宗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积极整顿会务。联会开始对政经文教等问题发表立场,并向政府作出呼吁,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地缘性组织。

马潮联会採取轮值制度,值年主席每年由南至北,由各地会馆轮流担任,一九六八年起,值年主席修改以州为单位,编定值年主席轮值表,依序轮流担任,规定每年八月十六日至十七日在值年主席区举行纪念大会暨代表大会,周而复始。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仍然受邀为本会名誉会员,每年都委派代表团出席本会周年纪念大会。

一九八零年六月,马潮联会先后访问香港、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及印尼各地区,邀请五国潮人团体出席马潮联会第四十六周年纪念大会,同年八月十八日假云顶高原举行《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

马潮联会在《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上倡议成立国际潮团联谊年会,获得大会通过。自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成立以来,马潮联会曾于一九八五年年和二零一一年举办第三届和第十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盛况空前。

根据统计,潮州人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之中所占比率并不高,可是全马由潮州人创办的学校共有三十四所。由此证明,大马潮州人除了在经济领域贡献良多,在教育文化领域方面也同样表现积极。

有了新生力量的涌现,会馆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局的变迁,负起应有的角色,与时并进。不管岁月如何洗礼,唯一不变的是会馆长久以来所背负的传承中华文化使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推动文化事业依旧是终生事业。马潮联会将延续使命,进入新里程碑。

大事记

马潮联会在《东南亚潮团联谊座谈会》上倡议成立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并获得大会一致通过。自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成立以来,马潮联会曾于一九八五年年和二〇一一年举办第三届和第十六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盛况空前。

马潮联会一直以来秉持着发扬潮籍文化为己任,在参与第七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的“二〇一三海外(港、澳、台)粤籍社团会歌评选活动”,马潮联会会歌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金奖。

世界各地的潮团多以潮商公会命名,组织商会是大势所趋,马潮联会倡议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成立“马来西亚潮州工商总会”,并于2015年2月5日成功注册。成立马来西亚潮州工商总会的目的是提供讯息分享的平台,扮演桥梁角色,搭建海内外的潮商联络网。同时,让卸任常委或中委有一个继续服务潮社的平台。

为履行马潮联会的社会责任,以及为潮籍乡亲们谋取更大的福利,马潮联会分别于二〇〇二年购入三层商业单位一座,以及二〇一七年购入两栋六层商业楼以作出租用途,出租收益多用于在颁发会员子女奖学金以及扶持弱势家庭为主。

2020年购入新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