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风俗节日
出花园
源于潮汕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小于15岁的男女孩在“花园”里过着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等到成年时,要拜公婆母感谢庇护祈求平安,其次走出家庭的后花园转大人。
出花园日子一般定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仪式后,预示着开始新的生命旅程,要学着走向成熟,要有责任和担当。
出花园这一天,出花园者首先需进行沐浴;然后穿上新衣新鞋系上新腰带,准备好的新衣物一般放在“胡”里;三牲、水果、糖果等祭品也都需摆放在“胡”里,然后将“胡”放在床上,用以祭拜“床神”,即“公婆母”,祭拜完毕后需食用所祭供品。
“胡”又称“胶掠”或筊竻,圆形,一种晾晒食物的用具,由竹篾制作而成。拜祭仪式结束后的家宴中,出花园者均坐主位,以示未来皆事如意、有所作为;在家宴时,亲朋一般会赠送新成年者礼物。
具体出花园仪式各地亦有所区别,潮安县和澄海县出花园之日,一般要用百日红花(石榴花)、玫瑰花、三星麻、艾草等共12种鲜花进行沐浴。此外,还需在一张红纸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出生年月,并注明“给花公花婆还花园钱,送块好花园、完花换花赐好运”。
而在潮州地区要准备鸡、猪头、鲤鱼等三牲,而且还要在早餐时食用动物内脏熬成的汤,寓意更新内脏,而且母亲还要在孩子身边念“阿奴坐北朝南,阿奴已经成人”。
现今在大马所流传的出花园仪式,大致如下:
洗花水后系上红肚兜,换上新衣服,蹬上一双红木屐,寓意孩子从此脱胎换骨,面貌全新。
男孩需要一个小红肚兜,里面要放八个铜钱,还要放五样种子(龙眼干、酒饼、春菜籽、绿豆籽、早稻谷);女孩则需要一条红色裤腰带。外表打理好就喝凉茶,寓意清除体内污秽,内外“干净”后就进行拜公婆母及咬鸡头的重头戏。仪式后的餐宴吃具有特殊含义的菜肴,如红桃粿、韭菜、蒸鱼等。
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出花园仪式流程已日益简化。
红木屐
穿红木屐是潮汕人日常的一种便屐。《潮阳县志》(光绪十年,潮阳知县周恒重监修,简称“周志”或“甲申志”)云:“屐有五便:南方地卑,屐高远湿,一也;炎徼虐暑,赤脚纳凉,二也;所费无几,贫子省钱,三也;澡身濡足,顷刻遂燥,四也;夜行有声,不便为奸,五也。”《南粤笔记》云: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这裡所说的拖皮屐,就是红木屐。
洗花水
即用几种鲜花,如芙蓉花、石榴花等泡过的水来洗澡,洗去身上一切的不干净、稚气和秽气,让孩子们可以精神气爽的走出花园。
喝凉茶
继洗花水,洗尽全身不干净之后,以喝凉茶的方式,将体内一切的污秽也一并清除。
祭拜公婆母
公婆母为儿童之保护神,又称花公婆、床脚婆、公婆神、花公花妈等。拜公婆是潮人成年礼中,一个特有的仪式,意思是感谢公婆神的保佑,让小孙可以平平安安的成年。
根据陈泽泓先生所著《潮汕文化概说》一书中,说明潮人拜公婆神之起因,当年元朝蒙古兵南下,大量的元兵被潮人杀死之后,阴魂不散,时常作祟,对孩子进行报复,为了孩子的平安,只好认这些阴魂为祖宗,祭拜他们。
敬茶
给父母敬茶及拥抱,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咬鸡头
花园咬鸡头的传说,源致于明嘉靖的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据说林大钦少时读书,因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放学回家,碰见一位老人抱著一隻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副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著“雄鸡头上髻”。那位老人要求路过行人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张红对联纸。
林大钦站了一阵子,对曰:“牝羊颔下须。”那位老人情不自禁地说:「对得对,对得好!」便将公鸡送给他。林大钦抱著大公鸡回到家裡,其父亲高兴极了,暗自称赞孩子有出息,并将公鸡宰了,煮熟后,还把鸡头奖励给林大钦,并拍拍大钦的肩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要好好应读书,争取以后出人头地,独占鳌头」。
后来,大钦果然高中状元,名扬天下。自那以后,潮人就认定孩子吃鸡头是个好兆头,便在孩子入学时,象林大钦一样,穿红皮屐,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让他(她)咬鸡头,表示这个孩子已经是成人了,以后有出息。
出花园这天要宴请亲戚朋友。出花园者坐上东头大位,吃鸡头,俗称咬鸡头,倘若属鸡的就要改吃鸭头或鹅头。还要甜菜汤圆和象征长寿面以及“五碗头”。“五碗头”无定式,一般取谐音吉祥之物,如鲮鱼、蟹、猪肝、豆干以及芹菜、蒜、葱等到配料,象征能、会、官、聪、勤劳、精打细算等良好愿望。还有一道菜必不可少,是猪肝、猪心、猪肠或者鸡肝、鸡心、鸡肠,总之就是动物内脏的大杂烩,寓意吃了之后,此人就“有肚肠”,不再一片天真混沌。
婚嫁礼俗
潮汕婚俗大抵效古六礼:潮俗称纳采为“提亲”,问名呼为“合八字”,纳吉称为“定亲”,纳征呼为“送聘”、“行聘”,请期呼为“择日”,亲迎呼为“迎亲”。
提亲
亦称求婚,男方欲与女方结亲,得到女方应允后,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合八字
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合还是相克。
定亲
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送聘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潮汕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汕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
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择日
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沐浴和迎娶等时辰。潮州人所选择的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
婚前准备
男方
布置新房时要选择吉日,要举行庄重的“安床”仪式,安床后要在床头贴上“安床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条联。
女方
新娘要“分钱米”,即把一大堆混有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兄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临嫁前,用石榴花等十二种花草泡水沐浴,浴后穿上“上轿裳”(一般是一套运动服)和佩戴上“四金”(金项链、金戒指、金手环、金耳环)。新娘穿的衣服里里外外都不能缝上袋子,寓意是不能带走娘家的财气、福气!结婚第三天,新娘新郎要举行“回门”礼,即回新娘的娘家。“回门”礼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三返厝”。
迎亲
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当代大多是新郎自己迎亲。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女方男方各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
弥月之喜
弥月传统食品有:甜甜糯米饭、红龟糕、红粿桃等。诞下麟儿送甜饭(糯米和糖煮成的糯米饭,饭上面会放一片四方形的‘碧【糯米制成的饼】’)和黑豆酒,千金的弥月礼盒则不会出现甜饭和黑豆酒。